时空织女人类群星闪耀时 第3116章 朝堂暗流婉劝谏,力护朝臣挽狂澜

时空织女人类群星闪耀时 墨渊玄章 女生小说 | 穿越架空 更新时间:2025-09-13
瀑布阅读
瀑布
从本章开始听

第3116章朝堂暗流婉劝谏,力护朝臣挽狂澜

【故事讲述者开篇】

各位看官!苏织的“量子全景锦”突然在明初应天的乾清宫外泛起素白与玄黑交织的沉光——那光影里裹着密折的墨迹、君臣的对峙、还有道立于殿阶的坚毅身影,连风中的烛火味都透着“暗流涌动、匡君护贤”的厚重与魄力!这次苏织的量子线锚定了公元1378年秋,朱元璋因“胡惟庸案”余波猜忌渐起、朝堂暗流涌动之际,马秀英(马皇后)以“婉言劝谏平君疑、巧计护贤避祸端”双措并行,为大明王朝守护“清明根基”!咱看这位开国皇后如何在“帝王猜忌渐深、朝臣人人自危”时,用“以史喻今”化解朱元璋的多疑,以“迂回周旋”保住忠臣性命——“匡君锦”的素白丝线里,藏着多少以柔克刚的巧思?深夜乾清宫内烛火下劝谏的场景中,凝着怎样“力挽狂澜”的信仰?新来的朋友快收藏这章“朝堂暗流婉劝谏”!马皇后篇第十六章直击“力护朝臣挽狂澜的匡君传奇”!觉得这章能让你“沉浸式感受贤后匡君护贤魄力”的,赶紧把鲜花、评价票砸过来!评论区里猜猜,最动人的是马秀英深夜持史卷劝谏朱元璋时的恳切,还是她暗中保护忠臣家属时的温柔?每一条评论,作者立马加更三章,马皇后篇“朝堂暗流+玄幻匡君”持续高能,千万别错过!正文这就开讲——

公元1378年,大明洪武十一年,应天府,秋。一场秋雨刚过,明故宫的青石板路积着浅浅的水洼,倒映着宫墙的暗影,殿宇间的风都带着几分肃杀——三年前,“胡惟庸案”爆发,朱元璋(时年四十九岁,身着明黄龙袍,鬓角已染霜白,眼神深邃难测,周身透着帝王的多疑与威严)以“谋不轨”罪诛杀左丞相胡惟庸,株连数万人,朝堂震荡;三年后,余波未平,朱元璋对朝臣的猜忌愈发深重,凡与胡惟庸有过交集的官员,皆被列入“可疑名单”,锦衣卫四处查案,大臣们人人自危,连开国功臣徐达、常遇春也需每日向朱元璋报备行踪,生怕惹祸上身。

这日晚朝,锦衣卫指挥使蒋瓛(虚构人物,为人阴狠,善揣圣意,身着黑色飞鱼服,手持密折,声音低沉)突然出列,奏报:“陛下!臣查到,礼部尚书吴琳(历史人物,时年五十八岁,为官清廉,曾与胡惟庸同为六部官员,却无任何勾结,因性格耿直,得罪过蒋瓛)三年前曾接受过胡惟庸赠送的一幅字画,恐与胡惟庸有私交,臣恳请陛下将其下狱严查!”

朱元璋握着龙椅扶手的手骤然收紧,指节泛白——他对“胡惟庸案”的敏感已深入骨髓,听闻吴琳与胡惟庸有“私交”,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杀意:“吴琳!你可知罪?”

吴琳急忙出列,跪在地上,声音恳切:“陛下,臣冤枉!三年前胡惟庸赠画,只是同僚间的寻常往来,臣并未与他有任何勾结,更不知他谋不轨之事!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!”

“担保?”蒋瓛冷笑,“陛下,胡惟庸当年党羽众多,吴琳身为礼部尚书,怎会不知其谋?他如今狡辩,定是想掩盖罪行!若不严惩,恐有其他党羽效仿,危及社稷!”

朱元璋本就因“胡惟庸案”对朝臣充满猜忌,再被蒋瓛煽风点火,当即拍案:“来人!将吴琳拿下,打入天牢,明日午时问斩!其家人流放三千里!”

侍卫们上前,架起吴琳就往外走——吴琳挣扎着,哭喊着“陛下冤枉”,可朱元璋却闭目不闻,大臣们也纷纷低头,无人敢上前劝谏。

晚朝结束后,马秀英(时年四十六岁,身着素白宫装,发髻上仅插一支素银簪,手中捧着刚温好的参茶,听闻朝堂之事,匆匆赶往乾清宫)在殿外拦住了正要离去的朱元璋。

“陛下,”马秀英躬身行礼,声音温和却坚定,“臣妾听闻陛下要斩吴尚书,还要流放其家人?”

朱元璋点头,语气中带着余怒:“吴琳与胡惟庸有私交,恐是胡党余孽,不斩他,难解朕心头之恨,也难震慑其他朝臣!”

“陛下,吴尚书为官多年,一向清廉耿直,当年臣妾父亲马公在世时,曾与他有过交集,深知其为人——他绝非贪赃枉法、谋逆作乱之人,”马秀英温声劝道,“至于接受胡惟庸赠画,不过是同僚间的寻常往来,怎能以此断定他是胡党余孽?陛下,您还记得当年濠州饥荒时,吴尚书曾捐出全部家产,救济百姓吗?您还记得洪武三年,他出使高丽,不卑不亢,为大明争得通商之利吗?这样的忠臣,若因一幅字画而被斩,若其家人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流放,恐会让天下忠臣寒心啊!”

朱元璋皱眉:“可蒋瓛说他与胡惟庸有私交,恐有不轨之心——朕若不斩他,如何安心?”

“陛下,不如这样,”马秀英眼中闪过一丝巧思,“您先暂缓斩吴尚书,命人去查那幅字画——若字画中真有胡惟庸谋逆的证据,再斩不迟;若只是寻常字画,便赦免吴尚书,还他清白。至于其家人,先将他们安置在京中,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处置——这样既不会错杀忠臣,也能让天下人信服陛下的公正。”

朱元璋看着马秀英恳切的眼神,又想起吴琳平日的功绩,心中的杀意渐渐平息:“好吧,就依你——但你要记住,若查明确有证据,朕定斩不饶!”

马秀英躬身谢恩:“陛下英明!”

当日深夜,马秀英派人去天牢探望吴琳,告知他“暂缓问斩”的消息,并让他仔细回忆与胡惟庸赠画相关的细节;同时,她命人去礼部库房,取出那幅字画——字画是一幅《寒江独钓图》,画面简洁,并无任何异常。

可马秀英并未放松——她知道,蒋瓛一心想置吴琳于死地,定会从中作梗,若不找到“吴琳与胡惟庸无勾结”的确凿证据,吴琳依旧性命难保。

第二日清晨,马秀英带着字画,再次来到乾清宫——她将字画展开,对朱元璋说:“陛下,您看这幅画,只是一幅寻常的《寒江独钓图》,并无任何谋逆的证据。而且,臣妾派人查到,当年胡惟庸赠画时,有多位官员在场,他们都可以作证,只是寻常往来。”

就在这时,蒋瓛匆匆赶来,手中拿着一张纸,对朱元璋说:“陛下!臣查到,吴琳当年曾给胡惟庸写过一封信,信中虽未明说谋逆之事,却有‘共图大业’之语,这定是他们谋逆的证据!”

马秀英接过信纸,仔细一看——信上的字迹虽与吴琳相似,却有细微差别,且“共图大业”四个字的墨迹与其他字迹不同,明显是后添上去的。

“陛下,这封信是假的!”马秀英指着信纸,对朱元璋说,“您看,这‘共图大业’四个字的墨迹,与其他字迹的墨迹颜色不同,且笔法生硬,明显是有人模仿吴尚书的字迹,后添上去的!臣妾恳请陛下派人严查,找出伪造书信之人!”

朱元璋接过信纸,仔细查看,果然发现了破绽——他顿时怒不可遏,看向蒋瓛:“蒋瓛!这封信是不是你伪造的?你竟敢欺君罔上,诬陷忠臣,你可知罪?”

蒋瓛吓得双腿发软,“扑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连连磕头:“陛下饶命!臣……臣一时糊涂,再也不敢了!”

“糊涂?”朱元璋怒喝,“你为了一己私欲,诬陷忠臣,若不是皇后细心,朕险些错杀好人!来人,将蒋瓛打入天牢,择日凌迟处死!”

侍卫们将蒋瓛押了下去——朱元璋当即下令,赦免吴琳,恢复其礼部尚书之职,并亲自向吴琳道歉:“吴尚书,是朕错怪了你,委屈你了!”

吴琳跪在地上,感激涕零:“陛下圣明!臣不敢怨恨陛下!”

而这一切,都被站在殿外的马秀英看在眼里——她眼中满是欣慰,知道自己又保住了一位忠臣。

可经此一事,马秀英也意识到,朱元璋的猜忌之心已越来越重,若不加以疏导,恐会有更多忠臣蒙冤——于是,她决定,每日晚饭后,陪朱元璋读史,以史为鉴,化解他的多疑。

这日晚饭后,马秀英将一本《汉书》放在朱元璋面前,翻到“刘邦诛杀韩信”的章节,对他说:“陛下,您看,汉高祖刘邦当年因猜忌韩信,将其诛杀,虽巩固了皇权,却也让天下功臣寒心,后来英布、彭越等相继谋反,汉朝险些陷入动荡。您如今因‘胡惟庸案’而猜忌朝臣,与当年刘邦何其相似?臣妾知道,您是怕有人谋逆,危及大明江山,可若因此错杀忠臣,恐会重蹈刘邦的覆辙啊!”

朱元璋看着《汉书》,沉默良久,轻声说:“秀英,你说得对——朕这些年,确实因为‘胡惟庸案’变得多疑了,险些错杀了吴琳这样的忠臣。可朕也是没办法,大明江山来之不易,朕不能让它毁在奸佞之徒手中。”

“陛下,臣妾明白您的苦心,”马秀英握住朱元璋的手,温柔地说,“但忠臣是大明的根基,若根基动摇,江山再稳固,也难以长久。以后,若再有官员被指控为胡党余孽,您先不要急于定罪,多派人查探,多听听不同的声音——臣妾相信,只要您明察秋毫,定能分清忠奸,不会再错杀忠臣。”

朱元璋看着马秀英真诚的眼神,心中的猜忌渐渐消散:“好,朕听你的——以后,朕定当明察秋毫,不冤枉一个好人,也不放过一个坏人。”

与此同时,马秀英还暗中派人,保护那些被朱元璋猜忌的朝臣及其家属——她得知,开国功臣徐达因“功高震主”,被朱元璋暗中监视,便时常在朱元璋面前夸赞徐达的忠诚,说他当年在鄱阳湖大战中,曾冒死救下朱元璋的性命,说他如今虽身居高位,却依旧简朴度日,从未有过任何不轨之心;她得知,户部侍郎沈万三因“富可敌国”,被朱元璋猜忌,便派人告知沈万三,让他主动捐出部分家产,用于修建城墙和救济百姓,以打消朱元璋的疑虑。

在马秀英的暗中周旋下,徐达、沈万三等人都得以保全性命,继续为大明效力——朝臣们也渐渐感受到,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有所缓解,朝堂上的气氛也比之前缓和了许多。

几日后,朱元璋处理完朝政,来到坤宁宫——他看到马秀英正在灯下,为天牢中那些被冤枉的官员家属缝制衣物,眼中满是心疼。

“秀英,你为了这些官员,日夜操劳,辛苦了,”朱元璋走到马秀英身边,握住她的手,“若不是你,朕恐怕会错杀更多忠臣,会让更多家庭家破人亡——你真是朕的贤内助,是大明的福气。”

马秀英笑着说:“朱兄,这是臣妾应该做的——大明的江山,需要忠臣辅佐,需要朝臣同心,臣妾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。”

朱元璋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,递给马秀英——这块玉佩是和田玉制成,上面雕刻着“匡君护贤”四个字,玉佩的边缘刻着细小的祥云纹路,象征着“君臣相得,天下太平”:“秀英,这是朕特意让工匠为你打造的——谢谢你为朕匡正偏差,谢谢你为大明守护忠臣,也谢谢你,一直陪在朕身边,让朕在猜忌的迷雾中,能看到清明的方向。”

马秀英接过玉佩,戴在脖子上,眼中满是温柔:“朱兄,谢谢你愿意听进臣妾的劝谏——只要我们君臣同心,只要我们善待忠臣,大明的江山,定会长治久安。”

飞卢小说网 8c.5aimc.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,创新、原创、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!

按左右键翻页

最新读者(粉丝)打赏

全部

飞卢小说网声明
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

关于我们| 小说帮助| 申请小说推荐| Vip签约| Vip充值| 申请作家| 作家福利| 撰写小说| 联系我们| 加入我们| 飞卢小说手机版| 广告招商

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-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-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〔2022〕3848-114号

飞卢小说网(8c.5aimc.com)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(京零通190302号)

RSS 热门小说榜
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5/9/13 22:14:37
章节标题
00:00
00:00
< 上一章
下一章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