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空织女人类群星闪耀时 第3115章 皇族教化立规矩,后宫育德传家风

时空织女人类群星闪耀时 墨渊玄章 女生小说 | 穿越架空 更新时间:2025-09-13
瀑布阅读
瀑布
从本章开始听

第3115章皇族教化立规矩,后宫育德传家风

【故事讲述者开篇】

各位看官!苏织的“量子全景锦”突然在明初应天的东宫庭院泛起素白与朱红交织的暖光——那光影里裹着书卷的墨香、孩童的诵读声、还有道手持《孝经》的端庄身影,连风中的玉兰香都透着“皇族教化、家风传承”的厚重与温情!这次苏织的量子线锚定了公元1374年夏,朱元璋子嗣渐多、皇族事务日繁之际,马秀英(马皇后)以“规范皇族行为、教化后宫子女”双措并行,为大明皇室筑牢“德治根基”!咱看这位开国皇后如何在“皇子骄纵初显、皇族礼仪松散”时,用“严教正行”约束皇族子弟,以“亲授典籍”传承仁孝家风——“育德锦”的素白丝线里,藏着多少化育人心的巧思?东宫书斋内教皇子读经的场景中,凝着怎样“家国传承”的信仰?新来的朋友快收藏这章“皇族教化立规矩”!马皇后篇第十五章直击“后宫育德传家风的教化传奇”!觉得这章能让你“沉浸式感受贤后育德垂范魄力”的,赶紧把鲜花、评价票砸过来!评论区里猜猜,最动人的是马秀英严惩骄纵皇子时的决绝,还是她深夜为公主缝制衣物时的温柔?每一条评论,作者立马加更三章,马皇后篇“皇族教化+玄幻传家”持续高能,千万别错过!正文这就开讲——

公元1374年,大明洪武七年,应天府,夏。明故宫的玉兰树缀满洁白的花苞,微风拂过,落英铺满东宫的青石板路,却掩不住皇族子弟间悄然滋生的骄纵之气——此时朱元璋已育有十子五女,长子朱标(时年十七岁,被立为太子,性情温和,却因身份尊贵,偶有懈怠)为东宫太子,次子朱樉(时年十六岁,封秦王,性格张扬,常因小事责罚宫人)、三子朱棡(时年十五岁,封晋王,偏爱奢华,常向户部索要珍奇器物)等皇子渐长,或因身份骄纵,或因年幼顽劣,屡屡违背宫规;公主们虽性情温顺,却也因“皇族女子无需劳作”的旧俗,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;更有旁支皇族子弟借“皇亲”身份,在宫外欺压百姓、强占良田,消息传回宫中,朱元璋虽震怒,却因“虎毒不食子”的顾虑,迟迟未下严惩之令。

这日清晨,东宫书斋内,太子朱标正与秦王朱樉、晋王朱棡一同诵读《论语》——朱标坐姿端正,诵读认真,可朱樉却频频走神,手中把玩着一块玉佩;朱棡更甚,直接将书卷扔在桌上,抱怨道:“读这些破书有什么用?我是亲王,以后要镇守一方,只要有兵权,谁还敢不听我的?”

教书先生(虚构人物,姓孔,五十岁,为孔子后裔,学识渊博,却性情温和,见皇子们如此,只能无奈叹气):“晋王殿下,《论语》乃治国之本,只有通晓圣贤之道,才能爱民如子,守住一方百姓啊。”

“爱民如子?”朱棡冷笑,“那些百姓不过是些贱民,我身为亲王,享用他们的东西,是他们的福气!”

“放肆!”一声厉喝从书斋外传来——马秀英(时年四十二岁,身着素白宫装,外罩浅红布衫,手中捧着刚抄写完的《孝经》,听闻书斋内的对话,快步走了进来)站在门口,眼神锐利地看着朱棡。

朱棡见是马皇后,虽有几分畏惧,却依旧嘴硬:“母后,儿臣说的是实话——那些百姓本就该供养我们皇族,我用他们的东西,有什么错?”

“错在你不知‘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’!错在你忘了我们朱家当年也是百姓,也是从濠州的饥荒中挣扎过来的!”马秀英走到朱棡面前,拿起桌上的书卷,“你以为亲王的身份是天生的?是你父皇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出来的,是无数百姓捐粮捐物支持出来的!若你只知享乐,不知感恩,不知爱民,迟早会失去一切!”

朱樉也小声嘟囔:“母后,二弟只是随口说说,您别生气——再说,我们是皇族,总不能和百姓一样吧?”

“为何不能?”马秀英看向朱樉,“你父皇登基前,我们在应天的作坊里纺线织布,和百姓们同吃同住;你父皇登基后,依旧穿着粗布衣服,吃着简单的饭菜——皇族的尊贵,不在于穿金戴银,不在于欺压百姓,而在于以身作则,为天下树立榜样!在于守护百姓,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!”

她顿了顿,对孔先生说:“孔先生,今日的功课就到这里——从明日起,东宫书斋增加‘民生课’,每日午后,让太子和各位皇子去城外的农田,跟着百姓们种地、除草,让他们尝尝劳作的辛苦,看看百姓的不易。”

朱标躬身道:“儿臣遵旨。”

朱樉和朱棡虽不情愿,却也不敢反驳,只能跟着应道:“儿臣遵旨。”

当日午后,马秀英又召集后宫所有公主、郡主(朱元璋的侄女、侄孙女等旁支皇族女子)在坤宁宫的庭院中集合——她将自己刚抄写完的《女诫》《内训》分发给众人,又命人搬来几架纺车,对她们说:“你们都是大明的皇族女子,未来要嫁入勋贵之家,甚至成为藩王妃,你们的一言一行,都代表着皇室的形象。从今日起,你们不仅要学习《女诫》《内训》,还要学习纺线织布、缝制衣物——我要让你们知道,每一件衣物都来之不易,每一粒粮食都饱含辛苦,只有懂得珍惜,懂得劳作,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族女子,才能为天下女子树立榜样。”

最小的公主朱宁(虚构人物,时年八岁,朱元璋的第五女,天真烂漫,看着纺车,好奇地问):“母后,我们是公主,为什么要学纺线织布啊?宫里不是有宫女吗?”

马秀英笑着抱起朱宁,温柔地说:“宁儿,宫女们会纺线织布,是因为她们要靠自己的双手谋生;我们学纺线织布,是为了记住百姓的辛苦——你想想,若是我们穿的衣服,是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,你还会随意丢弃吗?若是我们知道粮食是百姓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,你还会随意浪费吗?”

朱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:“母后,我懂了——我要学纺线织布,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。”

马秀英欣慰地摸了摸朱宁的头,对众人说:“从今日起,我会亲自教你们纺线织布;每月初一、十五,我们还要去城外的孤儿院,给那里的孩子们送衣物、送粮食,让你们看看,还有很多孩子没有衣服穿,没有饭吃——只有心怀感恩,心怀怜悯,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,一个合格的皇族。”

可皇族教化,并非一帆风顺——三日后,宫外传来消息:朱元璋的侄子朱守谦(时年十八岁,封靖江王,性格顽劣,仗着皇亲身份,在应天城外强占了百姓的十亩良田,还打伤了反抗的老农)强占良田,欺压百姓。

消息传回应天,朱元璋怒不可遏,当即要下旨将朱守谦贬为庶民——马秀英得知后,连忙赶到乾清宫,拦住了朱元璋。

“陛下,不可!”马秀英说,“朱守谦虽有错,可他毕竟是您的侄子,是大明的靖江王,若直接贬为庶民,恐会让旁支皇族心寒;再说,他年纪尚轻,只是一时糊涂,若能好好教化,或许能改邪归正。”

朱元璋皱眉:“可他强占良田,打伤百姓,若不严惩,何以平民愤?何以约束其他皇族子弟?”

“陛下,不如这样,”马秀英沉思片刻,说,“您先下旨,让朱守谦将强占的良田还给百姓,赔偿老农的医药费和损失;然后,让他来宫中,由我亲自教化,让他去城外的农田劳作一个月,体验百姓的辛苦;同时,下旨通告所有皇族子弟,若再有欺压百姓、违背宫规者,严惩不贷——这样既惩罚了朱守谦,又教化了他,还能震慑其他皇族子弟,岂不是比直接贬为庶民更好?”

朱元璋看着马秀英,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:“好吧,就依你——但你要记住,若朱守谦不知悔改,朕定不饶他!”

当日,朱守谦被召入宫——马秀英没有责骂他,而是带着他去了城外的农田,让他跟着老农一起种地、除草。

六月的阳光毒辣,朱守谦从未干过农活,没过多久,就汗流浃背,手上磨出了水泡。

“王爷,您歇会儿吧,”老农(虚构人物,姓赵,六十岁,就是被朱守谦打伤的老农,性情憨厚,见朱守谦如此,心中的怨气也消了大半)劝道,“这农活不是您这样的贵人干的。”

朱守谦擦了擦汗,苦笑着说:“赵老伯,以前是我不对,我不该强占你的良田,不该打伤你——我现在才知道,种地这么辛苦,你种了一辈子地,也不容易。”

马秀英站在田埂上,看着这一幕,眼中满是欣慰——她知道,朱守谦已经开始悔改了。

一个月后,朱守谦不仅将良田还给了赵老伯,还赔偿了损失,更主动向朱元璋请罪,请求去边境历练,为大明守护边疆。

朱元璋看着悔改的朱守谦,心中的怒火彻底消散,对马秀英说:“秀英,还是你有办法——若不是你,朱守谦恐怕真的要毁了。”

与此同时,东宫的“民生课”也初见成效——朱标每日跟着百姓们种地、除草,不仅体会到了劳作的辛苦,还学会了如何分辨农作物的好坏,如何根据气候调整种植时间;朱樉不再随意责罚宫人,反而常常去作坊里,看工匠们如何锻造器物,如何纺线织布;朱棡也不再索要珍奇器物,而是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孤儿院,还常常去那里看望孩子们。

这日午后,马秀英来到东宫书斋——朱标正拿着一本《农桑辑要》,与朱樉、朱棡讨论如何改进农具,提高农作物产量;朱宁和其他公主们则围坐在纺车旁,一边纺线,一边聊着去孤儿院的见闻。

“母后,您来了!”朱标看到马秀英,连忙起身。

马秀英笑着点头,走到朱标身边,拿起《农桑辑要》:“你们能讨论农桑之事,母后很欣慰——只有懂得农桑,懂得百姓的辛苦,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君主,一个好的亲王。”

她转向朱宁,拿起她纺好的棉线:“宁儿纺的线越来越好了——以后,我们可以用这些线,给孤儿院的孩子们缝制衣物了。”

朱宁高兴地说:“太好了!母后,我还要纺更多的线,给孩子们做更多的衣服!”

马秀英看着眼前的孩子们,眼中满是温柔——她知道,皇族的“仁孝家风”已悄然形成,而这股风气,终将从东宫蔓延至整个皇族,成为大明王朝最珍贵的“皇室底色”。

几日后,朱元璋处理完朝政,来到东宫——他看到朱标和朱樉、朱棡讨论农桑,看到公主们纺线织布,眼中满是欣慰。

“秀英,你看,这才是我们朱家该有的样子——孩子们懂得劳作,懂得感恩,懂得爱民,这比什么都重要,”朱元璋握住马秀英的手,“以前,我总担心孩子们会因为皇族的身份变得骄纵,变得忘本,现在看来,是我多虑了——有你在,我放心。”

马秀英笑着说:“朱兄,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是孩子们自己愿意学习,愿意改变——我们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,让他们懂得什么是‘仁孝’,什么是‘责任’。”

朱元璋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,递给马秀英——这块玉佩是和田玉制成,上面雕刻着“育德传家”四个字,玉佩的边缘刻着细小的祥云纹路,象征着“家风如祥云,世代相传”:“秀英,这是我特意让工匠为你打造的——谢谢你为我们朱家培养了这么好的孩子,谢谢你为大明皇室树立了‘仁孝家风’。”

马秀英接过玉佩,戴在脖子上,眼中满是温柔:“朱兄,这是我应该做的——皇族的家风,是大明的根基,只有根基稳固,大明才能长治久安。”

飞卢小说网 8c.5aimc.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,创新、原创、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!

按左右键翻页

最新读者(粉丝)打赏

全部

飞卢小说网声明
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

关于我们| 小说帮助| 申请小说推荐| Vip签约| Vip充值| 申请作家| 作家福利| 撰写小说| 联系我们| 加入我们| 飞卢小说手机版| 广告招商

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-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-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〔2022〕3848-114号

飞卢小说网(8c.5aimc.com)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(京零通190302号)

RSS 热门小说榜
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5/9/14 2:46:01
章节标题
00:00
00:00
< 上一章
下一章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