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:人类溯源之旅 第3896章 李商隐的锦瑟无端—晚唐的“玉溪生”与心魂的归处

回家:人类溯源之旅 墨渊玄章 女生小说 | 穿越架空 更新时间:2025-09-24
瀑布阅读
瀑布
从本章开始听

第3896章李商隐的锦瑟无端——晚唐的“玉溪生”与心魂的归处

各位追更的书友们!第3896章的首次更新来啦!上一章我们送别了“诗史合一”的杜牧,这一章咱们把目光转向他的挚友——那个以“锦瑟无端五十弦”道尽人生怅惘,以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写透深情的晚唐诗人李商隐(字义山,号玉溪生)!他从荥阳的书香门第走来,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辗转仕途,用“无题”诗藏尽心中的孤愤与深情,成为公元800-1200年间华夏诗坛最富朦胧之美的“心魂诗人”,也是“回家之旅”中人类用诗意与孤勇追寻精神家园的践行者!喜欢这段充满深情与沧桑的晚唐往事,别忘了点个收藏、投波鲜花,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深挖李商隐生平、打磨玄幻叙事的最大动力!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《锦瑟》给你的触动,咱们一起在文字里感受“玉溪生”的才情与孤魂!

第一章荥阳的书斋与少年的魂

公元813年的深秋,荥阳(今河南郑州荥阳)的李氏老宅里,桂香漫过青瓦院墙,书声从东厢房的书斋里飘出。7岁的李商隐正坐在案前,握着一支略显沉重的狼毫笔,在宣纸上临摹颜真卿的楷书。他的父亲李嗣,时任获嘉县令,虽官职不高,却极好读书,家中藏书满架,从《诗经》《楚辞》到《史记》《汉书》,无一不备。

“义山,今日临摹的《多宝塔碑》,笔法可有长进?”李嗣走进书斋,看着儿子笔下的字迹,轻声问道。他身着青色襕衫,面容清瘦,眉宇间带着几分文人的儒雅。

李商隐抬起头,黑亮的眼睛里满是认真:“父亲,孩儿总觉得‘永’字的捺笔写得不够有力,像是少了点筋骨。”

李嗣笑着拿起笔,在纸上示范:“你看,颜体的捺笔要‘重若崩云’,起笔时藏锋,行笔时蓄力,收笔时顿挫,这样才有力道。写字如做人,要有筋骨,有担当,就算笔画纤细,也要藏着内里的刚劲——这是读书人的本分,也是‘回家’的意义:回到笔墨的本真,让每一笔画都成为心性的映照,让每一次临摹都成为成长的阶梯。”

李商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接过笔重新书写。窗外的桂树随风摇曳,光影落在宣纸上,与他的字迹交织在一起。他自幼聪慧,3岁便能识千字,5岁开始读诗,7岁学写字,是邻里口中的“神童”。“父亲,您昨天教我的《离骚》,‘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’,是什么意思?”他停下笔,仰着头问。

李嗣蹲下身,摸了摸他的头:“这是屈原的志向,他说人生的道路漫长而遥远,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难,也要坚持追寻真理。我们读书人,也该有这样的志向,不管将来遇到什么挫折,都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追求,对理想的坚守。你祖父曾说,我们李氏是皇族后裔(李商隐自称出自陇西李氏,但身世未完全考证),就算家道中落,也要守住读书人的风骨——这是‘回家’的意义:回到风骨的本真,让每一句诗都成为志向的寄托,让每一次追问都成为求索的起点。”

就在这时,一道青影自窗棂外闪过,青冥子身着唐代儒生的青色长袍,手中拿着一卷《楚辞》,腰间系着一块刻有“诗魂”二字的玉佩:“李公,您这孩儿有一颗通透的诗心。人类的‘回家’之路,在荥阳的书斋里,是用典籍滋养心性,是用笔墨锤炼风骨,是在少年的懵懂中寻找心魂的归处——这孩子的‘回家’,不是回到家族的荣光里,是回到诗的本真,用文字安放情感,用诗意照亮前路,让心魂在典籍中找到真正的‘家’。”

李商隐好奇地跑到窗边,看着青冥子手中的《楚辞》:“先生,您手里的书和父亲的一样吗?里面也有像屈原那样的诗人吗?”

“这是屈原的《楚辞》,里面不仅有屈原的志向,还有他的孤独与深情。”青冥子蹲下身,温柔地说,“你看这《九歌·湘夫人》,‘沅有芷兮澧有兰,思公子兮未敢言’,写的是对爱人的思念,藏着说不出的怅惘;这《九章·涉江》,‘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,固将愁苦而终穷’,写的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守,藏着一生的孤愤。你的使命,不是成为一个只会写字的书呆子,是成为一个‘以诗为魂’的诗人,用诗歌安放孤独,用文字传递深情。这是‘回家’的意义:回到心魂的本真,让每一本书都成为情感的容器,让每一次倾听都成为诗心的觉醒。”

李商隐接过《楚辞》,虽然很多字句还读不懂,但他被书中的情感深深吸引。从那天起,“以诗为魂”的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——他更加努力地学习,不仅读《诗经》《楚辞》,还开始尝试写诗,把心中的喜怒哀乐都倾注在笔墨之间。

公元820年,李商隐10岁时,父亲李嗣在获嘉县令任上去世。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塌,母亲郑氏带着他和弟妹们回到荥阳,日子一下子变得拮据起来。“义山,你父亲不在了,你是家里的长子,要学会承担责任。”郑氏看着年幼的李商隐,强忍着悲痛说,“以后你要更加努力读书,将来考取功名,重振家道,照顾好弟弟妹妹。”

李商隐跪在母亲面前,郑重地说:“母亲,您放心,我一定会好好读书,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,照顾您和弟弟妹妹,不辜负父亲的期望!”

第二章洛阳的幕府与诗名的起

公元829年的春日,洛阳(今河南洛阳)的天平军节度使幕府内,17岁的李商隐正坐在案前,整理着一堆文书。他父亲去世后,为了生计,经人举荐来到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幕府中担任巡官,负责抄写文书、起草书信。令狐楚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,擅长骈文,对李商隐的才华十分赏识。

“义山,你这篇《才论》写得不错!”令狐楚拿着李商隐的文章,笑着走进来,“没想到你年纪轻轻,对人才的见解就这么独到。‘夫才有大小,而无古今;士有真伪,而无贵贱’,说得太好了!你很有才华,只是缺少名师指点,以后有空就来我这里,我教你写骈文。”

李商隐站起身,恭敬地说:“多谢使君大人!义山出身寒微,能得到大人的赏识,已是万幸,若能得到大人的指点,更是三生有幸!”

令狐楚十分喜欢李商隐,不仅教他写骈文,还经常带他参加洛阳的文人聚会,让他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。一天,令狐楚带李商隐参加一个文人聚会,席间,大家提议以“牡丹”为题写诗。李商隐略一思索,拿起笔,在纸上写下:“锦帏初卷卫夫人,绣被犹堆越鄂君。垂手乱翻雕玉佩,折腰争舞郁金裙。石家蜡烛何曾剪,荀令香炉可待熏。我是梦中传彩笔,欲书花叶寄朝云。”

这首《牡丹》刚写完,就被席间的文人传看,大家都对李商隐的才华赞不绝口。“义山这孩子,真是才华横溢!这首诗用典精妙,比喻生动,把牡丹的雍容华贵写得淋漓尽致,将来一定能成为伟大的诗人!”一位老文人感慨地说。

令狐楚笑着说:“义山不仅诗写得好,骈文也很有天赋。我教他写骈文,他一学就会,现在起草的书信,比很多老吏都写得好!”

李商隐谦虚地说:“各位前辈过奖了。我只是喜欢写诗,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。这首《牡丹》,虽然写的是牡丹的美丽,但我更想表达的是对人才的渴望——牡丹虽美,却需要有人欣赏;人才虽有,却需要有人发掘。现在的朝廷,人才凋零,很多有才华的人都被埋没,实在是可惜啊!这是‘以诗为魂’的意义,也是‘回家’的意义:回到人才的本真,让每一首诗都成为人才的呐喊,让每一次创作都成为发掘的契机。”

聚会结束后,令狐楚对李商隐说:“义山,你的才华很高,但要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,还需要考取功名。明年就是科举考试的日子,你好好准备,我相信你一定能高中!”

李商隐点点头:“多谢使君大人的鼓励!我一定会好好准备,不辜负大人的期望。只是我出身寒微,没有背景,就算有才华,恐怕也很难在科举中脱颖而出。”

令狐楚拍拍他的肩膀:“你放心,只要你有才华,就一定能得到赏识。科举考试虽然看重背景,但更看重才华。你只要好好发挥,一定能高中——这是‘以诗为魂’的意义,也是‘回家’的意义:回到才华的本真,让每一次努力都成为成功的铺垫,让每一份期望都成为前进的动力。”

就在这时,青冥子身着洛阳文人的服饰,自幕府的门外走来,手中拿着一卷《令狐楚文集》:“义山,洛阳的幕府是诗名的起点,骈文的笔墨是才华的见证。人类的‘回家’之路,在洛阳的文人聚会里,是用诗句赢得赏识,是用才华照亮前路,是在寒微与坚守之间寻找心魂的归处——你的‘回家’,不是回到出身的卑微里,是回到才华的本真,用笔墨证明自己,用诗意赢得尊重,让心魂在才华中找到真正的‘家’。”

李商隐接过《令狐楚文集》,看着上面的骈文,心中满是感慨:“先生,您说得对!我虽然出身寒微,但我有才华,有志向,我要用我的笔,写出更多好诗,写出更多好文章,让世人知道我的名字,让朝廷重视人才。就算我在科举中落榜,我也不会放弃,我会继续写诗,继续创作,用我的文字为自己铺就一条‘回家’之路——那条用才华铺就、用诗意照亮的,通往理想与心魂的‘回家’之路。”

在洛阳的幕府中,李商隐不仅学到了骈文的写作技巧,还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,诗名也渐渐传开。他知道,这只是开始,他要继续努力,准备科举考试,实现自己的抱负,用自己的笔,为国家、为百姓,也为自己,寻找“回家”之路。

本章历史注

1.?核心人物:李商隐(约813-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生,唐代晚期诗人,与杜牧并称“小李杜”;约813年生于荥阳(今河南郑州荥阳),出身官宦世家但家道中落,父亲李嗣曾任获嘉县令,10岁父亡后随母回荥阳,17岁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;擅长诗歌与骈文,其“无题诗”以朦胧深情著称,约858年病逝,享年约46岁。

2.?关键事件:少年时期受父亲李嗣影响,研读《诗经》《楚辞》等典籍,7岁学书法,10岁父亡后承担家庭责任;约829年(17岁)经举荐入令狐楚(天平军节度使,唐代文学家)幕府任巡官,负责文书工作,令狐楚赏识其才华,教其骈文写作,带其参与洛阳文人聚会;在幕府期间创作《才论》《牡丹》等诗文,以《牡丹》一诗在洛阳文人圈崭露头角,诗名初起,为后续科举与文学发展奠定基础。

3.?历史背景:晚唐元和至大和年间(806-840年),牛李党争逐渐激烈,社会矛盾尖锐,文人仕途多受党争影响;令狐楚为“牛党”重要人物,擅长骈文(唐代官方文书常用文体),其幕府为晚唐文人重要历练场所;荥阳、洛阳为中原文化重镇,文人荟萃,为李商隐早期文学创作提供文化环境。

4.?相关文献:《旧唐书·李商隐传》《新唐书·李商隐传》载其生平;早期作品《才论》《牡丹》收录于《李义山诗集》《樊南文集》(李商隐诗文集,因晚年居樊南而得名);《牡丹》一诗以用典精妙、辞藻华丽著称,体现其早期诗歌风格,为研究其文学成长的重要作品。。

飞卢小说网 8c.5aimc.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,创新、原创、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!

按左右键翻页

最新读者(粉丝)打赏

全部

飞卢小说网声明
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

关于我们| 小说帮助| 申请小说推荐| Vip签约| Vip充值| 申请作家| 作家福利| 撰写小说| 联系我们| 加入我们| 飞卢小说手机版| 广告招商

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-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-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〔2022〕3848-114号

飞卢小说网(8c.5aimc.com)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(京零通190302号)

RSS 热门小说榜
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5/9/24 8:11:16
章节标题
00:00
00:00
< 上一章
下一章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