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本章开始听暮色如墨,栖霞村的屋内灯火摇曳。沈云鹤已换下布衣,一身劲装利落,腰间长剑未离身。他目光扫过桌上的地图与密信,眉头微蹙。
“裴氏在江南设了五处暗仓,三处藏粮,两处藏人。”他的声音低沉,“每处都有重兵把守,若贸然强攻,伤亡必重。”
房玄龄点头,指尖在地图上轻轻一点:“不仅如此,这些据点之间有暗线相连,一旦一处被破,其余立刻会收到消息。所以,我们必须一击即中。”
李世民站在窗边,望着远处夜幕下的村庄。孩童们的笑声早已散去,只剩风穿过槐树枝叶的沙沙声。他缓缓转身,语气坚定:“我们不能只盯着江南。”
此言一出,屋内众人皆是一静。
尉迟恭皱眉道:“你是说……要牵动全局?”
“不错。”李世民走回桌前,目光扫过众人,“幕后之人能在朝堂立足多年,绝非易与之辈。若只动江南,他们仍有退路。我们要做的,是将他们逼入死角。”
顾炎轻声道:“可眼下证据尚未完全公开,若贸然行动,恐怕难以服众。”
“那就先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的罪行。”李世民淡淡道,“舆论之势,有时比刀剑更锋利。”
巴图坐在角落,一直沉默不语,此刻忽然开口:“西北百姓也在受苦,我愿带人联络各部,让他们一起发声。”
沈云鹤沉吟片刻,也道:“江南士绅多有不满裴氏者,若能联合起来,足以动摇其根基。”
房玄龄取出一张大图,铺展开来。那是他们一路搜集来的线索拼凑出的势力网络,错综复杂,层层叠叠。
“这里。”他指着图上一个节点,“这是裴氏与京城往来的中转站,控制此处,便可截断部分资金流动。同时,我已命人誊抄密信副本,准备送往各地。”
尉迟恭冷笑一声:“你们说得轻巧,可若他们察觉不对,毁掉证据怎么办?”
“他们不会。”李世民目光深沉,“幕后之人自视甚高,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。他们越是自信,越容易露出破绽。”
沈云鹤忽然道:“那这封信……”他抽出密信中的一张,“字迹有些模糊,像是被人故意处理过。”
房玄龄接过,细细端详,脸色微变:“确实有问题。”
“也许,这只是他们准备好的假象。”沈云鹤低声说道,“他们早就在等我们出手。”
屋内一时陷入沉思。
片刻后,李世民缓缓开口:“那就让他们等。”
他转身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,放在桌上:“这是御赐信物,必要时可用。但在此之前,我们不能暴露身份。”
顾炎点头:“我会联络江南几位有名望的文人,撰写檄文,揭露裴氏罪行。”
“我负责联络西北义军。”巴图道。
“我去查裴氏在城内的几处暗桩。”沈云鹤补充。
房玄龄将所有信息汇总,重新整理成一份简明扼要的行动计划,递给李世民。
“计划周全。”李世民看完,目光一一扫过众人,“但记住,我们现在不是朝廷的人,也不是江湖的侠客,而是为了天下百姓。”
众人纷纷点头。
尉迟恭却依旧站着,手中铁鞭握得极紧,指节泛白。他没有说话,只是重重地哼了一声,转身出了门。
沈云鹤看了他一眼,没说什么。
李世民走到门口,望着尉迟恭远去的背影,低声对房玄龄道:“你去看着他,别让他冲动行事。”
房玄龄应声而去。
屋内只剩下沈云鹤、顾炎和巴图三人。
沈云鹤拿起那封密信,再次仔细看了一遍,忽然停住目光:“你们看这个角。”
顾炎凑近一看,皱眉:“怎么了?”
“这里的纸,边缘太整齐了。”沈云鹤用手指轻轻摩挲那处折痕,“不像自然撕裂,倒像是被刀划过的。”
巴图伸手摸了摸:“确实不对劲。”
“也许……这封信,并不是全部。”沈云鹤低声说道。
顾炎神色凝重:“若真是这样,那幕后之人,早就准备好了一切。”
夜风吹进屋内,烛火晃动,映得墙上影子微微颤动。
屋外,尉迟恭独自站在槐树下,手中铁鞭横搁膝头,目光冰冷。他低头看着自己掌心的老茧,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战场厮杀的日子。
“若你们敢毁我兄弟心血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眼中寒光一闪,“我便亲手劈了你们。”
就在这时,一阵脚步声传来。
房玄龄缓步走近,轻声道:“你在想什么?”
尉迟恭没有回头:“我在想,若是他们真的销毁了证据,我们该怎么办。”
房玄龄叹了口气:“那就让他们无处可逃。”
尉迟恭终于抬起头,目光冷冽:“好。”
回到屋内,众人围坐一圈,开始分配任务。
“明日一早,各自出发。”李世民道,“记住,我们不是在打一场仗,而是在唤醒整个大唐。”
沈云鹤站起身,拔出长剑,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光:“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,正义从未消失。”
夜色更深,栖霞村的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。唯有那棵老槐树,依旧静静地立在村口,枝叶随风轻响,仿佛在默默见证着这一切。
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,一座府邸深处,一只苍老的手缓缓放下一封密信,嘴角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。
“来了吗?”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