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84章冬夜品词话传承
(故事讲述者开篇)
各位看官,上回书说到朱淑真全集刊印留青史,临安翰墨斋雕版待印,苏织送来的千年复刻本让典籍更显分量;今儿个这第3684章,咱就围坐朱府西厢房的暖炉,看看朱淑真、沈君玉与柳先生如何冬夜品词话传承,更有苏织化身“时光信使”以千年后读者的手写信投影映壁,让南宋的笔墨与当代的共鸣,在暖炉旁交织成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新来的朋友别忘点个收藏,这炉边的词、壁上的信、藏在共鸣里的玄幻伏笔,可比钱塘的糖粥还暖心;老朋友们顺手投几朵鲜花,要是觉得这品词时的静、话传承时的真够戳心,务必留条评论——咱史书哲说到做到,每多一条评论,作者更新3章!话不多说,咱们把镜头对准西厢房的暖炉,看看那盏跳动的烛火,如何映亮满案词卷与众人笑颜。
绍兴十三年,十二月初十。
连日的寒雪让钱塘裹上了银装,朱府西厢房却暖意融融——铜制暖炉里燃着上好的银丝炭,炉上温着一壶陈年米酒,酒香混着案上的墨香,飘满整间屋子。朱淑真穿着一身绛红色锦袄,沈君玉与柳先生分坐案旁,三人面前都摊着一本《朱淑真词全集》的样刊,正趁着冬夜静闲,品词话旧。
“淑真,你看这‘断肠旧篇’里的《减字木兰花·春怨》,‘独行独坐,独倡独酬还独卧’,当年你写这句时,我还劝你莫太执着,如今再读,倒觉得这‘独’字里藏着你的韧劲。”柳先生端起温好的米酒,浅酌一口,目光落在词页上,“如今有了‘重逢新韵’的‘菊下共话好时光’,前后对比,倒像是看了你半生的心境变化,真好。”
朱淑真拿起样刊,指尖拂过“独”字,轻轻点头:“先生说的是。从前写‘独’,是真觉得孤单;如今再看,倒要多谢那份孤单,让我更懂珍惜眼前的陪伴。”她转头看向沈君玉,眼里带着笑意,“若不是表兄千里归乡,若不是先生牵头办雅集,我或许还困在‘断肠’里,写不出今日的词。”
沈君玉握着她的手,笑着补充:“表妹太谦了。你的词能动人,终究是因为字字真心。就像那首《浣溪沙·冬夜》,‘雪映西窗灯似豆,词成共饮到三更’,不过是写咱们寻常品词的光景,却被柳先生赞‘有烟火气的诗意’,这便是真心的力量。”
晚晴端着一碟刚做好的栗子糕走进来,笑着说:“姑娘、沈公子、柳先生,你们聊得这么热闹,奴婢都忍不住想听听了。前儿临安翰墨斋派人来,说《全集》下月初就能印好,到时候咱们是不是要再办一场小聚,把词友们都请来尝尝新刊的书?”
“好主意!”柳先生当即点头,“到时候咱们就在这暖炉旁,煮酒赏雪,再请大家读几首新词,才算不辜负这冬日好时光。”
三人正说着,窗外忽然飘进一阵细碎的雪粒,落在窗纸上,发出轻微的声响。与此同时,东墙的白壁上竟缓缓映出几行字迹,像是有人用墨笔在壁上书写——“尊敬的朱淑真先生:我是千年后的一名读者,偶然读到您的《朱淑真词全集》,被您‘从断肠到欢韵’的心境打动。您的词里,有女子的细腻,有知音的温暖,更有面对生活的勇气。每次读您的《菊下重逢》,都觉得像是看到了您与沈君玉先生在菊园相聚的光景,真好。谢谢您,让千年后的我们,还能读到这样真挚的词。”
“这是……什么奇景?”柳先生惊讶地站起身,指着墙面的字迹,“难道是雪光映出的字迹?可这字句条理清晰,分明是有人特意写给咱们的!”
朱淑真心里一动,瞬间明白是苏织来了——这定是她将千年后读者的信投影在壁上,让他们知道,这份诗意早已跨越时光,打动了更多人。她走到壁前,轻声念着信里的字句,眼眶渐渐泛红:“原来千年后,还有人读我的词,还能懂我词里的心意……”
沈君玉走到她身边,轻轻拍着她的肩:“表妹,这是你的荣幸,也是咱们钱塘词坛的荣幸。你的词能传千年,能让后人感受到温暖,这便是最好的传承。”
柳先生望着壁上的字迹,感慨不已:“没想到文人的笔墨竟有如此力量,能跨越千年,连接起不同时代的人。淑真,你的《全集》不仅是你的心血,更是能滋养后人的文化财富啊!”
暖炉里的银丝炭噼啪作响,烛火跳动着映亮壁上的字迹,也映亮三人眼中的光。朱淑真拿起案上的笔,在一张花笺上写下:“千年读者惠鉴:君之信,暖我冬夜;君之懂,慰我半生。词之传承,不在辞藻,而在真心相通。愿君亦能在生活中寻得清欢,如我今日这般,不负时光,不负己。”写完,她将花笺贴在壁上,与投影的字迹相对,像是在与千年后的读者对话。
夜深时,柳先生起身告辞,临走前握着朱淑真的手说:“淑真,你要记住,今日壁上的字迹,是上天对你的肯定,也是对你的期许。往后,还要多写好词,让这份传承继续下去。”
朱淑真点头应下,送柳先生出门后,与沈君玉并肩站在窗前,望着漫天飞雪。“表兄,你说千年后的人,会不会也像咱们这样,围炉品词,聊起咱们今日的光景?”她轻声问道。
沈君玉握紧她的手,笑着说:“会的。只要你的词还在,只要真心还在,这份传承就不会断。”
(章末历史讲述者与苏织融入)
钱塘的冬夜里,西厢房的暖炉依旧燃着,壁上的手写信与花笺静静相对,烛火映着案上的《朱淑真词全集》,连晚风都带着跨越时空的暖意。此刻,时空长廊的“词韵阁”中,苏织正站在一面水镜前,手里捧着一本来自现代的《朱淑真词选》,扉页上贴着一张读者便签——正是她投影在壁上的那封信。
苏织没有现身,只是轻轻对着水镜呼出一缕墨气,墨气落在朱淑真案上的花笺旁,渐渐晕出一首七律:“冬夜围炉品旧章,壁间尺素映寒光。千年读者传心意,一世词人续韵长。雪落西窗添雅趣,酒温暖炉话沧桑。莫道时光隔山海,真心能抵万年长。”
朱淑真睡前整理案头时发现了这行诗,轻声吟诵,嘴角扬起释然的笑——她知道,苏织从未离开,她始终在时光的另一端,守护着这份诗意与传承。她提笔在七律旁添了句“词传千年非偶然,只因真心换真心”,为这场冬夜的跨越时空对话,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史书哲站在“词韵阁”中,望着水镜里的场景,轻声道:“世人总觉得‘传承’是宏大的命题,却忘了它藏在每一句真心的词里,藏在每一次跨越时空的共鸣中。朱淑真的词能传千年,不是因为她是‘才女’,而是因为她将自己的孤独、欢喜、珍惜,都写进了词里,让千年后的人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。苏织以读者手写信投影助兴,不是玄幻的干预,而是对‘传承本质’的最好诠释:真正的传承,无关名利,无关时间,只关乎‘真心相通’——你把真心写进文字,后人用真心读懂你,便是传承的全部意义。
这段故事告诉我们,最珍贵的文化,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典籍,而是能走进人心的情感。朱淑真从‘独自断肠’到‘众人共鸣’,从‘个人词稿’到‘千年传承’,不过是用真心换真心的过程。就像暖炉里的炭火,能驱散寒冬;真心的文字,能温暖千年。而苏织的时空穿梭,让我们看见:即便隔着山海与时光,真心与共鸣,始终是最耀眼的光,也是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永恒力量。
各位看官,《朱淑真词全集》开印在即,临安府学已派人来预定三十册,想将其纳入府学藏书,供学子研读,苏织姑娘又会在时空里留下怎样的新伏笔。别忘了留下您的评论,每一条评论,都是对这份真心与传承的致敬,也是咱们加更三章的动力——让我们一起,跟着即将问世的《全集》,继续走进朱淑真的诗意人生。”
国庆读书!充100赠500VIP点券! 立即抢充(活动时间:10月01日到10月08日)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