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本章开始听“太后,请为臣等作主。”
“不,是为大明作主。”
“燕逆在外,皇上还自乱阵脚,令勋臣统兵,重建锦衣卫,这是亲者痛仇者快啊。”
“太后,要令皇上收回成命啊。”
方孝孺,黄子澄,吕据等人,立刻簇拥到太后仪仗前。
吕氏的眼眸也是冷了下来。
看来燕逆在外给皇儿的压力太大了。
这样的举措,完全是倒行逆施,自毁根基!
“皇上来了。”
此时此刻,朱元璋也是终于从城门上走了下来。
徐辉祖,耿炳文,吴高等人,也是赶紧迎上去护卫。
但在黄子澄和方孝孺等人眼里。
这是武勋抢占他们在皇帝面前的地位。
这些文官双目赤红,恨恨的看着这些大明武勋。
明明是他们和他们的父辈和朱元璋打下的江山,但在这些文官眼里,他们才该是大明的统治阶层,就连皇上也得听他们的,否则就是昏君。
这套理念,一直贯穿了大明二百多年!
归根结底,是朱元璋亲手砍掉了武勋阶层!
此时此刻……
朱元璋内心也是复杂。
身边只有这几个武勋了。
要么太年轻,要么老迈。
自己在蓝玉案上是杀的太狠了……
全力扶持的朱允炆,却是个不肖子孙!
“臣,拜见太后。”
抵近吕氏所在车驾。
朱元璋强忍内心不适,也是得向吕氏行礼。
“皇儿,你竟糊涂了吗?”
当着众人的面,吕氏喝斥道:“用武勋提督京营,重立锦衣卫,不听文臣劝谏,你忘了你的皇位根基了?”
吕氏这么做,也是在朱元璋的预料之中。
洪武二十五年后,朱允炆被册为皇长孙。
此子,在武勋中毫无根基。
吕氏一族,根基薄弱,元朝的文官出身,并非开国武勋的成员。
所以吕氏只是侧妃。
常氏薨逝之后,吕氏才得以上位。
朱雄英早逝,朱允炆才有机会。
否则,朱雄英在,常氏一族,蓝玉等人,都会是朱雄英的铁杆。
老朱也根本不需要制造蓝玉案。
敲打一下蓝玉就好。
因为吕氏是文官一脉出身,所以朱允炆在吕氏的影响下,一直忌惮藩王和武臣。
重用儒臣。
这才是朱允炆一朝,文官们权倾天下的根本原因。
“皇儿,还不收回成命?继续重用方大人,黄大人他们?战局就算有不利,你还是大明天子,名正言顺,天下人拥戴……”
“这无知妇人……”
朱元璋直接无语了。
侧身退了一步。
此时,郭英带人出现了。
数十名禁卫,吭哧吭哧的抬着一块石碑缓步而来。
“这……”
黄子澄眼中满是震惊之色。
皇上居然能想到这个法子?
石碑越离越近。
“皇明太祖圣训碑?”
“没错。”
“皇明太祖皇帝圣训:后宫妇嫔不得干政,违者赐死。宦官干政者,凌迟!”
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是皇明祖训中的截选。
朱允炆为了鄣显自己的正统性,把老朱的遗训刻成碑文放在内廷。
朱棣进京后,这些石碑也是不知去向。
不准宦官干政,朱老四也是完全没有遵守。
但此时这块石碑的杀伤力也是大的惊人。
吕氏以皇太后身份,完全能以“孝”这个名义干涉朱允炆的决断。
但这一块碑一出现……
吕氏在法理上干涉国政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“太后,恕臣不孝,太祖圣训,臣不敢违。”
朱元璋冷冷看着眼前的中年妇人。
当年自己尚在时,这妇人谨慎小心,不敢多嘴生事。
否则的话,朱元璋早就把她赐死了!
好在,有眼前的皇明太祖圣训碑在,也是叫这妇人结结实实的碰了颗大钉子!
“皇儿,你……”
吕氏眼中露出惶然之色。
眼前的朱元璋,在她眼里还是自己的皇儿朱允炆。
但又有极度陌生的感觉。
威严,沉稳,霸气!
眼眸中,沉凝有致,令人凛然不敢冒犯。
朱元璋道:“请皇太后回后宫,国事不要再过问了。”
“请皇太后回宫!”
徐辉祖虎目中光芒一闪,踏步向前,高声应和。
“请皇太后回宫!”
耿炳文,郭英,吴高,华岳等人,也是赶紧跟上表态。
数千禁军,追随他们的上官,也是跟着吼叫起来!
所有武勋也不是蠢货!
皇上今天这一手,玩的太漂亮了!
先放消息,故意晾着文官们。
然后态度也不强硬,叫他们闯宫。
再惊动皇太后。
然后,事先部署叫郭英准备圣训碑……
这一下,文官和内廷的软弱份子,加一个皇太后,都在这一件事里全部解决!
朱元璋看着这帮人的嘴脸,也就是微微一笑……
这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?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