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本章开始听秦业:袁崇焕其实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,他的起点不算是很高。直到明朝的万历47年的时候,36岁的袁崇焕才考中进士,对于很多赫赫有名的将军来说,36岁已经在戎马生涯之中拼下了无数威名,但这一年只是袁崇焕的一个起点,他还是一个没有任何战绩的普通读书人。
不过在这个时候大明王朝,皇帝已经疏于政事,处于阉党兴风作浪,朝堂上下乌烟瘴气的氛围之中,曾经那个铁血大明的赫赫威名,早已不在!
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,野心愈发的膨胀,大明朝的万里疆土,就是他们眼中的一块肥肉,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劲旅数次攻击大明朝北方边境,辽东百姓苦不堪言。
万历46年,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,攻占抚顺清河。
万历47年,明神宗征调精锐部队赶赴辽东,企图一举消灭努尔哈赤这个心腹之患,在萨尔浒战中被击溃。
萨尔浒大败,更是将明王朝。差点打的全军覆没!
明军出征共四路大军,其中三路全军覆没,损十二万精兵!
“啪!”
面色阴沉的朱棣,直接将手边的茶碗扔出去摔个粉碎。
另一个时空的大明皇宫。
身边候着朱标和朱棣的朱元璋,表情也非常的难看,他从未想过后世的大明子孙,居然会败给辽东以北的那群不成气候的家伙们!
那可是整整十二万精兵,无数鲜活的生命呀!
朱由检:秦业小友所说的万历年号,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,那是咱们大明王朝第13位帝王,也就是我祖父,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时期的事情,明神宗说的也是他!
本来不想说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,忍不住勃然大怒。
朱翊钧:朕怎么可能由得辽东以北出现这样的大乱,我大明王朝那个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,民生安泰,国力强盛!
区区后金政权,朕必灭之!万历四十五年,朕将退位,将大明的江山交给下一位皇帝!
妈蛋!
怎么还出现了一个坑祖父的小崽子?
朱翊钧好气啊,要不是考虑到朱由俭,现在还没出生,他一定要将这个坑嘱咐的小崽子叫到跟前,狠狠的抽他一顿。
万历四十六?四十七年?
别开玩笑了!
朕现在就开始培养下一任,四十五年直接退位颐养天年,什么萨尔浒大败,那还可能发生吗?朕要改变历史!
朱翊钧很明白,无数皇帝在晚年的无脑举措,都会让之前的功绩显得不完美,他并不希望自己的未来也这样,既然知道了未来,那就必须要改变!
朱由检:…
皇宫内满脸愁容的朱由检,突然发现一件事情,如果张居正现在还活着的话,那么万历皇帝朱翊钧现在应该还年轻。
这个时候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的后金政权扼杀于萌芽之中,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事情,在万历年前期的时候,他的祖父完全当得上是一位好皇帝。
得,完全给祖父做嫁衣了。
朱元璋:小秦业,你莫不是我们大明王朝的黑粉?这些事情和那位叫做袁崇焕的小辈有什么关系吗?
秦业:乱世出英雄,您老也别着急。如果没有前面的那些大败作为铺垫,袁崇焕也未必进得了十大悲情名将的盘点。
他的名,就在于为大明王朝抗击后金的蚕食,实力虽不如武安君,心中那口胆气却是不差!
我对大明王朝只有后世小辈的尊敬,并无丑化之心,只是历史永远都是血淋淋的,实话也是大家最听不得的事情,泱泱华夏经历了无数王朝变迁,天下大势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,只有我华夏还是华夏,我永远有一颗华夏之心。
再说回袁崇焕,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,他这个商人之子,书生意气之辈,毛遂自荐地扛起了抗击后金的旗帜,戍守辽东。
在萨尔浒之战之后,努尔哈赤的后金八旗军就已经势不可挡,破开原,战铁岭,陷沈阳,取辽阳,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
1626年辽东经略高第,是阉党一系之人,本就胸中无胆,听闻努尔哈赤大军将近,一路下令让山海关外的明军防御撤离,全部回撤到山海关内。
只有当时作为宁前道的袁崇焕,拒绝了高第的命令。
“宁前道当与宁、前为存亡!如撤宁、前兵,宁前道必不入,独卧孤城,以当虏耳!”
高第见袁崇焕的态度坚决,只能是不再劝说,只撤锦州、右屯、大凌河、松山、杏山、塔山守军,不战而退。
宁前道袁崇焕在关外城堡撤防,兵民入关的不利形势下,固守宁远,黑云压城,此时独守孤城宁远的袁崇焕,手下将士不过万人,但他的手中总共有11门红夷大炮。
身为书生的袁崇焕,并没有感到任何的沮丧,他的策略就是守城,哪怕只是一座孤城,他也相信自己手下的士兵,相信手头的那十一门红夷大炮!
终于,在1626年的正月十四那日,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军,如同一头张牙舞爪的猛虎,扑向了自己最后的猎物孤城宁远,此次努尔哈赤带来了六万八旗军精兵,他对宁远势在必得!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